清风暖春分早,细雨笼枝头轻。踏春归闻百里香,千金一刻醉今朝!小寒的日程表马上就要结束,新一轮二十四节气循环中的春分也马上就要结束了,接任小寒按住自己的操作键。春富想像,许多事情也要我们自己去想。乡间有句俗语,“阳春白雪,春暖花开”,交春怎能分阴阳?年是阳春三月还是阴春三月?
这里大家常说的“春分”,其实就是指春分和寒分得分节。为从源头上更好地把“阳春暖阴寒”的叫法讲清楚,又要把“交春”怎么分阴阳讲清楚,首先要把农村老话里涉及到的“阳春”和“阴春”扯上关系。
一年一度的春天终于来了!春分是现行标准阴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令,在阳历的2月3日—5日这一天会有小寒。自古以来,我们中国人就重视并尊崇阴阳,与“交春”有关的阳气理论,也是处于这样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萌芽期。
作为具体指导农业生产的阴历,二十四节气与以前所坚持的干支历融为一体。原干支历,以二十四节气区为十二个月,每月有二节,无闰月。根据北斗七星斗柄顶部的偏移和它在地球上黄道(即地球上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)的位置,每个节令都清楚地改变
以立春时太阳光照在黄道上的0°处为一圈,每过15°取一点,可得24点。这个位置属于24点,理论上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具体位置。当太阳黄经达到°时,每到北斗七星的斗柄偏向“寅”的位置,就是春分和小寒交节时。
过去的干支历,以甲,乙,丙,丁,戊,己,庚,辛,壬,癸10天干和子,丑,寅,卯,辰,巳,午,未,申,酉,戌,亥12地支为基础,按阴,阳,丑,寅,卯,卯,申,酉,亥12地支为标准,将天干地支转六圈,十二地支转五圈,产生60个基本要素,形成一个循环系统,往复式纪年,纪月,纪日,纪时。
干支历中的天干地支都是阴阳相合的。甲丙戊庚壬为阳天干地支,乙丁己辛癸为阴雨天干,子寅,辰,午,申,戌为阳十二地支,丑,卯,已,未,酉,亥为阴十二地支。
因为天干地支有阴阳之分,所以选天干地支纪日,纪时不同的日子和时辰也都有阴阳之分。甲、丙、戊日、庚日、壬日为阳日,乙、丁、己、辛日、癸日为阴日,子时、寅时、辰时、午时、申时、卯时为阳时,丑时、卯时、巳时、未时、酉时、亥时为阴时。
年春分“交春”的时间范围为二月三日,二月三日,二月二十二日,二月廿二日,属“交春”。人们常把年称为“春暖花开”,根据下面三个理由:
首先,从天干地支纪日来看,庚子年腊月二十二的那一天是壬午日,“午日”是阴日。
从十二时辰开始,22时58分39秒包括在21时--23时属属亥时,亥时为阴。
三、从一天的阴阳气盛衰来看,太阳下山应该是阴的,太阳从土层升起应该是阳的。当太阳下山后,地球的气血一直在下沉,潜伏到夜深子时之后,才会再次从夜深子里慢慢地回暖起来。据气理所知,“交春”在:58:39秒的年春分时刻也算“阴”重。
但就我个人而言,乡土俗语“阳春白雪”,只能表示春分和小寒交节时的瞬间,与整个春天的冷热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,也不能表示整个春天的冷热状况。